• 成都在线二维码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成都创新区域协调发展路径,一体推进产业集群共建

来源:

成都日报  
2024-05-20 08:47:10

青羊区、崇州市“两区一园”空间布局初见雏形,图为崇州高铁商务区

开栏语

组建工作专班,开展全方位合作,谋划推出190余个共建项目,成立超40亿元的产业基金……成都市委以增强城市整体功能为导向,创新区域协调发展路径形式,规划了8个结对联动合作区域,一体推进产业集群共建、高端要素共引、惠民实事共办、区域发展共谋。目前,各方面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区域结对联动是成都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合新发展格局的创新实践,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超大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径探索。

放眼全国,不少先发区域开展的结对发展探索已形成了诸多有益经验。而成都“一三圈层区域结对联动发展”部署,不仅推动力度大,具体模式创新上也与国内其他先发区域存在不同——

多位专家调研后提出,成都的做法扭转了帮扶性思维,将单向“输血”,变为双向“造血”,以有效利益耦合机制为核心,突出优势互补与双向赋能,共谋区域发展,探索出一条中心带郊区、先发联后发、圈层变一体的超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

结对联动合作区域,锚定深层次协同发展、高质量合作共赢目标,各展所长、相互成就,在双向奔赴中,实现共建共享、彼此赋能,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携手打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一道做好协同发展大文章、开创协作共赢新局面。

今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各区(市)县在结对联运中的实践探索。

今日关注:产业集群共建

“成华造”工业机器人有望现身蒲江装备制造企业,赋能企业“智造”; 金牛区与彭州市打造的彭州双湖科技园内,天府中医药创新港将以新思路、新方式,让中医药产业全面上新……

去年10月,成都市委以增强城市整体功能为导向,创新区域协调发展路径形式,规划了8个结对联动合作区域,一体推进产业集群共建。

做大产业圈

以空间“扩容”实现产业联动

从青羊区到崇州市,最快的一班高铁仅需16分钟。在崇州市泗维路一侧,青崇航空科技产业园占地100亩的新项目即将开建。

今年3月11日,成都区域结对联动迎来新进展——青羊区、崇州市签署《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政府崇州市人民政府结对联动协议》,明确将在推进航空产业建圈强链等六个方面,共同推动两地结对联动发展。16个涉及航空航天和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航空发动机、工业无人机、智能终端等重点产业链的产业化项目同步签约。

同在城西,地缘相近,16分钟高铁里程完全可以打破时空之限,加之产业互动有一定基础,青羊区和崇州市的联动从一开始就刻上了产业基因。随着结对联动工作的不断推动,两地产业圈也随之“扩容”。目前,两地高标准编制的“两区一园”空间布局初见雏形,其中位于崇州的11.5平方公里青崇结对联动合作区建设正热火朝天。

“‘两区一园’包含了高铁商务区、明湖未来公园社区,以及锚定‘成都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协同发展地’目标的青崇航空科技产业园。” 青羊航空新城管委会投资促进部部长兰易向记者介绍。

他表示,接下来,青羊区还将充分发挥航空产业链主企业带动性强、科技创新强以及崇州市智能制造和空间承载能力强的优势,按照“青羊总部+崇州基地”“青羊链主+崇州配套”“青羊研发+崇州转化”协同模式,联动共建航空装备产业集群。

产业圈因结对联动的“扩容”案例还不少——武侯区、金堂县签订结对联动共建淮州绿谷合作协议,以淮州绿谷重点片区为区域联动发展示范区;按照“成华+蒲江+运营商”三方“共建、共引、共营”开展合作,成华区和蒲江县积极探索“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头部+配套”模式,合作共建成蒲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做长产业链

推动补链强链与集链成群

不久前,深圳一家生物医药企业抵达成都展开考察。打动这家对生产用地有较高要求药企的,正是成蒲结对之后拿出的“组合拳式方案”——项目总部可落位于成华区,生产基地则设在蒲江县。

这种引来“金凤凰”的极富创意的“前店后厂”模式,不仅起到了推动补链强链与集链成群的积极效果,也颇受项目方欢迎。记者从蒲江县了解到,就在同时,一家国内物流行业链主企业也将目光投向了成蒲,沿用的也是“前店后厂”模式。“结对联动,把产业链延长了——入驻项目既有总部经济,又可落地生产基地。” 蒲江县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赖长云告诉记者。

未来的一天,“成华造”工业机器人可以“入驻”蒲江装备制造企业,赋能企业智造——由成华区和蒲江县合作的中德产业新城,提出将依托成华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以及蒲江对德合作牌照优势和装备制造产业基础,共同做大智能制造“蛋糕”。

同样因结对联动把产业链延长的,还有金彭。金牛有创新缺制造,有项目缺空间;彭州有1120亩的天府中药城综合体,聚集医药健康企业300余家。金彭结对,让金牛区可以将生产制造延伸到彭州市,彭州市可以把总部研发放到金牛区,双方携手打通中药种植、生产、加工、贸易、研发的全链条,带动成都中医药产业提档升级。

走进两地共建的结对联动重点片区彭州双湖科技园,只见由成都中医药大学与天府中药城共建的天府中医药创新港正有序施工,预计今年将进入实验室全面内装设备阶段。

做广“朋友圈”

形成1+1>2的聚合效应

召开联合发布会,抛出项目合作“套餐”;派出招商小分队,靶向发力,精准招商——在今年4月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消博会期间,成都高新区、锦江区、都江堰市在海口联合举办城市推介暨投资机会清单发布会,“组团出海”“组合招商”取得积极成果。

“打破区划藩篱,区域协同招商,这样的融合场景已是常态。”锦江区投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成都主城区之一,锦江区近年来蓬勃发展势头正足,但也有明显的短板弱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锦江区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要着眼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在更广区域、更宽领域建圈强链。破题关键在区域联动——去年,按照成都市推进一三圈层区域结对联动发展相关工作部署,锦江区与都江堰市结对,协同推进合作区域高质量发展。

“‘牵手’过程中,联动招商是双方合作的一大焦点。” 都江堰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局长姜娟告诉记者,在此次招商活动之前,在市投促局的统筹安排下,召开了招商思路座谈会,尤其是锦江区和都江堰市结对,区域双方围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商贸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就土地资源要素等方面进行了充分沟通,并对后期可联合招商的“企业画像”与协同决策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此举为未来双方建立“总部+基地”“研发+生产”“贸易+基地”“平台+服务”等合作模式打开想象空间。“下一步,双方将深化区域联动发展结对合作,形成1+1>2的聚合效应。”都江堰市投资促进中心主任孙捷表示。

此次“组团出海”成果颇丰,现场签订多个项目。

借助各种展会,携手亮相,提升对外招商引智的“曝光度”,联动招商,共同扩大合作“朋友圈”,这是今年以来成都中心城区和郊区新城持续推进一三圈层区域结对联动发展的一个缩影。

这样扩大合作“朋友圈”的联动并不是个案。今年3月28日,在成都高新区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产业交流活动上,大邑县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受邀向参会企业、嘉宾现场发放《大邑投资指南》,并对大邑县投资环境进行推介。据成都高新区介绍,今年一季度,成都高新区通过匹配大邑县主导产业,累计邀请大邑县共同参加招商推介活动3场,向超过500家参会企业展示大邑县产业资源和载体要素。在此过程中,大邑县也助力成都高新区实现产业外拓和场景应用优化,实现双向奔赴,共赢发展。

聚焦一个“融合”,突出一个“联动”,实现一个“赋能”——一场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合新发展格局的创新实践,正在成都大地铺展。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成都在线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成都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大运在线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党建在线查看更多+

政务在线查看更多+

热门专题

  • 图文组件

公益在线查看更多+

健康在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