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在线二维码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GDP迈上3000亿台阶 成都高新区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动力源主支撑

来源:

成都日报
2023-03-14 08:34:33

万物拔节的阳春三月,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之际,千里之外的成都,同步感知时节脉动:抢开工、拼进度、开好局,起步就是冲刺,奋力争先。

如果有一幅成都的“高质量发展热力图”,成都高新区一定是最火热的部分之一。

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高新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5.8亿元,迈上新千亿台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3.6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工业投资206.4亿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5.2亿元。成都高新综保区进出口总额连续5年在全国综保区中位居第一。

今年,成都高新区将锚定方向强力攻坚,以“十大重点突破”推动各项工作开新局,在建圈强链、做优做强新区功能、稳增长核心支撑、科技创新、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建设、开放协同、商贸服务业、优化营商环境、社会事业上重点突破,为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提供坚强支撑。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立于新时代潮头,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相互交汇,给成都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站在新征程起点,成都高新区紧紧把握时代大势,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省市发展大局,超前谋划、全面布局,在“三个做优做强”、产业建圈强链、“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智慧蓉城建设等重点工作上下功夫出实招,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成都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高新力量。

借势而进

迈上新千亿台阶

GDP突破3000亿元

“成都高新区经济总量超过3000亿元”“高质量发展成都高新区”……今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成都高新区,这不仅是对成绩取得的肯定,更是向外界展示出成都高新区自身发展的韧性与潜力。

解读2022年成都高新区经济发展情况,不难发现,在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元背后,是成都高新区着力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加快产业建圈强链破局起势,全力促进科技创新蓄势提质,推动重点片区建设成型成势,推动城市现代治理提质提效,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稳中有突破、稳中有进位、稳中有新高。

一个区域的发展能级,归根结底还是要取决于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在经济发展方面,成都高新区过去一年来聚焦实体经济的发展,重点关注先进制造业。

作为成都制造业主阵地之一,成都高新区已拥有产值上千亿元的工业企业3家、百亿级企业6家,制造业上市企业2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家。

“在推进制造业建圈强链中,聚焦链主引育是关键。”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龙头升链主”,引聚上下游企业,成都高新区以京东方为中心,聚集出光兴产等新型显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43家。同时,聚焦“潜力股变生力军”,推动本土企业能级跃升,加速极米科技、迈克生物等一批具备链主潜质的企业成长为产业新赛道的生力军。

此外,成都高新区围绕电子信息、医药健康、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取得一系列成绩:电子信息产业支撑有力,2022年富士康成都园区年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医药健康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长20%;数字经济产业也保持增长态势,数字服务业实现营收1431.4亿元、同比增长8.9%……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成都高新区实现高速发展、展现巨大经济韧性的背后,正是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所练就的“内功”。

“成都高新区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多角度出台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创新发展。”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成都高新区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320家,净增量首次突破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3900家、增长约25%,稳居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成都高新区新增上市企业8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达10家,全区上市及过会企业总数达55家,位居中西部第一。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在成都高新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的政策赋能下,2022年成都高新区市场主体规模快速增长,市场主体累计存量达33.14万户、同比增长25.8%,其中企业20.54万户、同比增长20.64%。

如今的成都高新区,正在积极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并努力将其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现实发展优势,以便找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解”。

乘势而上

产业基金赋能经济稳进提质

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以投资人的身份链接产业基金与企业资源,在投出好项目的同时助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也为当地的重点产业建圈强链作出贡献。”在2月16日举行的成都产业基金生态大会上,多位投资机构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汇聚人才和产业优势,带来很多机会。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功能的重要基础、市民就业的重要依托,而资本是经济发展的“血液”。

如何以产业基金链接资源,充分发挥产业基金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助推作用,扎实推进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提升区域经济动能?今年,成都高新区将持续构建“天使基金、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全生命周期产业基金生态,加速前沿科技项目孵化落地,全年将新增天使基金40亿元、产业基金600亿元,股权融资企业达130家,将成都高新区打造成为产业资本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我们将锚定‘3000亿元产业基金组建计划’,积极拓展与国内外龙头企业、顶级投资机构合作,发力未来赛道前沿领域。”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乘势而上,成都高新区定下目标:围绕电子信息、医药健康、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产业资本,并以产业基金为纽带,深挖产业资源,做强产业支撑,提升城市动能。

方向既定,成都高新区超前布局一系列三年攻坚计划,突出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等9个重点产业链,制定了翔实且具体的行动路径。

以日前发布的医药健康产业建圈强链三年攻坚计划为例,将通过实施产业能级跃升、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活力提升、服务能力提升、产业生态优化“五大工程”,持续提升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能级。

紧盯目标抓落实,成都高新区正强力推动工作落地见效。百亿级项目绿叶生命科学集团研发及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落地天府国际生物城;阿斯利康支持打造的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创新空间开馆;精准医学产业创新基金正式启动,首期规模10亿元……

抢抓产业发展新机遇,成都高新区还进一步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落子布局,精选未来赛道,在车载智能系统、XR、元宇宙等产业细分领域引育链主、准链主,整合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上下游左右岸,力争打造全产业链,加快形成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走出第二增长曲线。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成都高新区将始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牢固树立‘科技即产业’的理念,在科技工作体系、创新能力、创新载体建设三个方面集中发力,让科技创新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成都高新区将在大企业大集团、本土培育企业等方面开展专项行动,力争新增上市企业10家、上榜企业60家、上规企业455家、高新技术企业820家,上云企业、上楼企业实现新突破。

此外,成都高新区还将持续实施“岷山行动”计划,推动揭榜项目转化落地,力争攻克“卡脖子”技术和产品;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十大计划,加速建设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两大实验室”;大力实施中试跨越行动计划,力争聚焦主导产业落地高能级中试平台,打造全国科技成果中试首选地。

聚势而强

重点片区建设提速增效

做优做强城市整体功能

走进成都未来科技城国际教育园区,第一个实际落地的校地合作办学项目——电子科技大学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已启动,首批约600名师生正式入驻;在天府国际生物城,天府国际医疗中心加快建设,积极导入与园区发展相匹配的产业和商业资源,区域项目建设集群和产城融合形象正在形成。

视线转移到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高新片区),京东方成都车载显示基地生产车间呈现一片繁忙的景象,正在加速生产车载显示屏;而在成都交子金融商圈,作为商圈引入的首个高端百货业态,成都SKP已正式开门迎客,科技、艺术和时尚相结合,为消费者营造多样化的时尚潮流消费场景。

今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聚焦深化“三个做优做强”,加快建设重点片区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重点片区建设为引领,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

以“项目集群”为重点,今年成都高新区将加快推动四大重点片区建设。其中,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高新片区)要在“优化调整”上作示范,全年推进实施项目113个、总投资1443亿元;未来科技城要在“功能转向”上求突破,注重从主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聚人兴产和城市建设并重,夯实“国际一流应用性科学中心、国家未来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功能;天府国际生物城将在“项目提质”上开新局,着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物经济创新极;交子金融商圈将在“做优特色”上见实效,加快成都银行总部、省金控总部等项目建设,重点在“科技金融、产业金融”等核心功能上实现突破。

统筹平衡增量资源布局优化与存量资源质量提高,适度前瞻性布局、高标准引入重大功能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提高城市宜居品质,增强人口和产业吸引力,是落实重点片区建设的重要工作。

为此,成都高新区将以筹备大运会和助力成都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契机,通过“微网实格”和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现代治理提质提效,力争通过“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云上一座城”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打造公园城市社区场景,建设15分钟服务圈,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衡优质供给。

同时,将以天府大道为门户流量入口,加快芙蓉岛运营、中和老码头建设,持续推进玉林等5个老旧居住片区提升,打造更多休闲打卡地、社区商业新亮点。为更好解决潮汐式交通拥堵等问题,高新南区还将加快“4+6轨道及高密公交”线网建设,高新西区将重点提升改造西源大道等4条主干路,打通西区大道等3条跨区重点道路。

“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早日让每个家庭不再为学位而焦虑,让患者不再为就医而发愁,让市民出行不再为拥堵而烦心。”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区18到45岁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50%,具有国际人才多、青年人才多、高层次人才多的特点。为此,今年将新开办幼儿园1所、中小学2所,新投用三甲医院1家、新开工三甲医院1家,解决创业群体后顾之忧。

以“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为统揽,成都高新区正加快构建高品质生活供给服务体系,打造人产城融合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力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成都在线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成都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大运在线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党建在线查看更多+

政务在线查看更多+

热门专题

  • 图文组件

公益在线查看更多+

健康在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