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在线二维码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成都:织就“社区改革”的斑斓蜀锦

来源:

成都日报
2021-03-05 12:01:07

下涧槽社区打造的邻里月台

  编者按:

  2月27日,《半月谈》以《成都,织就“社区改革”的斑斓蜀锦》为题,对成都社区发展治理工作进行了深度专题报道,讲述了成都这座活力之城、善治之城如何将发展的自信和治理的有序融汇在一起。本报记者今日撷取文中亮点,以飨读者。

  记者了解到,《成都,织就“社区改革”的斑斓蜀锦》全文1万余字,分为上中下三篇,从社区改革发力点、社区改革路线图和社区改革活力秀三个方面展开讲述。文章指出,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更进一步强调,要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平台,这恰是“成都之治”的底层密码。将新发展理念落实到社区基本治理单元,将社区改革作为城市治理与发展的逻辑起点,进而形成撬动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支点,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市场主体的竞争优势、社会组织的服务优势、人民群众的主体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社会治理与社区治理双线运行、社区发展与社区治理一体推进的新格局。

  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和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社区改革,当先发力何处?在《上篇:社区改革发力点》中,文章从成都与处于城镇化加速期的中国其他城市一样遭遇的交通拥堵、看病难、停车难,缺少养老托幼机构、没有公共空间,居民形成“孤岛”等老问题与新挑战切入,详细阐释了重塑社区凝聚力、为社区真减负、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让社区治理保持创新活力五个方面的重要性。

  文章指出,城市最基层的单元格——社区,考验着社区的制度安排、组织体系、资源配置、服务供给。能否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施政者的必答题。

  面对城市快速“长大”、社区急速扩容,面对一个个庞大的“陌生人共同体”,如何重塑社区凝聚力?文章选取了成华区保和街道的和美社区、新都区大丰街道红湖公园城小区,以及二仙桥街道的案例,分别从纯商住小区、城乡接合部混居小区和市中心老旧小区三类小区的角度,对改革前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减负”是基层治理的热点词、关键词。减负的安排如何能应时而动,策略升级?文章从社区居委会主任工作职责切入,对在顶层设计未有根本改变之前的情况进行了探寻。文章指出,在以往探索基础上,2020年12月1日,成都颁布实施全国首部《社区发展治理促进条例》,明确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并公布社区自治事项清单、社区协助事项清单、社区工作事项负面清单,列入社区工作事项负面清单的,居(村)民委员会有权拒绝办理。

  如何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文章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例在社区的最底层——居民小区为例指出,落实党领导基层治理的要求,首先是要让小区党建强起来,小区中的居民党员不光是要亮身份、建组织,而且还要结合实际探索推进制度创新,鼓励党员积极竞选小区业委会成员,把业委会和物业机构的党建真正做实,避免小区沦为少数利益群体的“利益场”。

  针对如何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文章指出,如何创新完善鼓励社会各方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体系,如何营造社会力量“可进入、可参与、可共享”的治理生态,已成为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社区改革的一道必答题。

  如何让社区治理保持创新活力?文章指出,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城市逐渐向更为充实的三元空间发展,大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密集出现。社区应变成一个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备造血机制的“有机生命体”,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生动力源。

  疏密相宜的社区改革路线图

  在《中篇:社区改革路线图》中,文章围绕重塑社区改革领导体系、创新社区治理组织体系、优化社区改革人才体系、充实社区改革资源体系、完善社区改革投入体系、寻求社区改革的发展体系进行了剖析。

  文章指出,2017年以来,成都市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将城乡社区治理提升到城市工作全局高度,将城市发展战略聚焦于社区这一基本单元,于制度着浓墨,为活力留空间,理顺机制、统筹安排,勾勒出一幅疏密相宜的社区改革路线图。

  在重塑社区改革领导体系方面,文章指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驱动,构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委领导体制,形成内部贯通、执行有力的顶层设计,是成都社区改革的关键一招。

  如何创新社区治理组织体系?成都市迅速把治理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层,把更多的资源、管理和服务投放到城乡社区,让服务在居民家门口集成、风险在社区一线化解、问题在城市最末端解决、共识在社会最基层凝聚,夯实了城市治理的底部支撑。

  社区发展要想可持续,就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和稳定性,巩固社区治理的智力支撑。文章指出,成都不断健全职业化、专业化的专业人才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专业人才激励政策,积极利用各科研院校和专家学者的智力智识,完善创新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经验和模式,推进社区治理理论创新,为社区治理“补课”“充电”。

  社区改革的资源从哪里来?文章指出,除了上级投入,成都更创造性地想到“取之社会,用之社区”,借鉴市场体制经验,以社区企业为资源盘活平台,从新社会阶层到志愿者,都可为社区治理出力,同时参与相应利益分配。

  与此同时,强化财政支出的“社区属性”,创新社区改革资金使用方式,构建新型的社区财力保障机制,是成都为社区“扎紧钱袋子”的关键举措。

  社区改革与社区发展如何协奏?文章指出,成都以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为统领,理顺治理与发展的逻辑关系,实现发展和治理一体化推进。

  文章指出,与其他城市强调社区治理不同,从诞生之初,成都社治委就将发展放到了治理的前面。发展让社区充满活力,治理让社区拥有秩序。治理的目的是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更有效的治理,实现治理和发展同频共振是成都社区改革的主要考量。成都市理顺的是从单一外部行政力量倾注转向激发社会多元内在活力的城市发展新逻辑。

  符合特大城市的城乡社区治理方法论

  在《下篇:社区改革活力秀》中,文章从党建引领形成共治合力、场景营造激发城市活力、社区企业提升社区价值三个方面,结合成华区下涧槽社区、成华区望平社区、武侯区玉林北路社区、武侯区黉门街社区、天府新区安公社区的实践做法进行了深入解读。

  文章指出,3年多来,成都社区改革的探索和实践由涓滴而成洪流,独树一帜的“成都模式”呼之欲出。这是一套符合特大城市发展特点和运行规律的城乡社区治理方法论,以此为催化剂,锦官城实现了居民有实感、社会塑认同、城市添活力。

  针对党建引领形成共治合力,文章指出,党建穿针引线,织密社区善治。成都社区基层党组织主动向院落、楼盘、商圈、驻区单位等延伸,7575个居民小区党组织编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群众全覆盖网络。有了党建引领,怎样发挥共治效能?文章指出,成都市主动赋予社区“三权”:重大决策建议权、下沉社区事项统筹协调权、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考核意见反馈权。

  场景营造如何激发城市活力?文章指出,“场景营造”正是为社区打开更多可能性场域,创造新生活方式的探索。从场景的想象力到群众的幸福感,其间距离并不太远。

  社区企业如何提升社区价值?文章指出,针对社区治理中治理主体碎片化、市场力量参与不足的问题,成都市于2018年3月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培育社会企业促进社区发展治理的意见》,如今成都市已有社区企业73家。社会企业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成都社区发展带来了可持续的物质和人力基础。

  文章指出,3年多来,成都市强化源头治理、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来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成效已逐渐显现。随着公园城市建设和城市“15分钟生活服务圈”“15分钟公共交通圈”“15分钟公共服务圈”“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初步形成,锦官城的微观面貌,正在焕发更为蓬勃的光彩。这座已连续12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的城市,这座以织锦名扬千年的古城,正在新时代用心编织一幅别样的蜀锦长卷,不仅针脚细密,更带着生动、安逸的人间烟火气。本报记者 侯初初 文/图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成都在线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成都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大运在线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党建在线查看更多+

政务在线查看更多+

热门专题

  • 图文组件

公益在线查看更多+

健康在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