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在线二维码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加油 有多努力就有多幸运 父老乡亲排队为大巴山学子送考

来源:

四川日报
2021-06-07 10:25:35

长赤中学校门口的送考场面。 施皓文 摄

6月5日,巴中市南江县长赤镇,长赤中学门口人潮涌动。除了考生家长,还有很多自发赶来的群众。两个小时后,1462名高三学生登上大巴,奔赴县城备战高考。

彩旗飘飘,横幅高悬,腰鼓齐鸣……壮观的“送考”场面,一时间成为全网焦点。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被寄予如此厚望?

四川在线记者 钟帆

这是一所农村学校

超七成为留守学生

“长中加油,长中必胜!我们加油,我们必胜!”8时30分许,毕业典礼暨高考壮行仪式结束后,伴随着喧天的锣鼓声,南江县长赤中学1462名高三学生登上大巴车,准备启程赴南江县城备考。

长赤镇距离巴中城区约60公里,距离南江县城超40公里,但谈起长赤中学,巴中几乎无人不晓。

该校前身系创建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80年)的龙池书院,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然而,地处乡镇,学生大部分都来自于本镇或周边乡镇,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农村学校。学校集初中和高中于一体,拥有5000多名在校学生。“全校73%的孩子是留守学生,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把娃娃交给老人或其他亲戚照管。”该校校长颜邦辉介绍。

记者在当天的毕业典礼暨高考壮行仪式上看到,学生方阵背后聚集了不少背着大包小包特地赶来送考的家长。

其中一位背了筐鸡蛋、穿着朴素的家长名叫罗富碧,她是长赤镇莲花村人。今年之前,她一直和丈夫在云南务工,春节后才决定留在家陪女儿迎考。莲花村到长赤中学走路不到1小时,但她生怕迟到,早上5点就出发了。她特地在校门口买了几个小笼包子,叮嘱女儿别饿肚子。把女儿送走后,她才到集市上把背篓里的鸡蛋卖了。

发达的教育

促进了小镇的繁荣

“两个馒头2元钱,一个包子1元5。”52岁的江书华是长赤中学校门口附近一家早餐店的老板娘,几年前,她也曾是考生家长中的一员。

她家原本居住在南江县红光镇青山村,选择在长赤镇定居,江书华直言,是为了一双儿女读书。来到长赤镇前,她和丈夫已在福建打工多年,孩子们由爷爷奶奶照顾,“两个孩子成绩都不太好,跟我们也不亲热,每次回来,总是埋怨我们,说自己是留守儿童。”

为了照顾儿女,江书华和丈夫心一横,花光所有积蓄,在长赤镇盘下了这间店铺。每天凌晨5点开工,晚8点收工,日子一晃已经12年。

江书华的头发染完又白,庆幸儿女不负所望,双双考上大学。

与附近其他大部分乡镇相比,长赤镇无论从街道外观还是商铺数量质量来看,都算得上经济条件较好的大镇。不少居民直言,是发达的教育促进了小镇的繁荣。

颜邦辉提供了一组数据:全校5000多名学生,常在学校用餐的仅五六百人,“不是学校没能力提供伙食,确实陪读的家长比较多,还有一个家长给几个学生做饭的情况。”

“送考”成镇上传统

当地百姓尊重教育、重视教育

长赤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0年该镇高考成绩继续领跑全县,重本上线148人,二本上线612人,3名学子被清华、北大录取。

颜邦辉介绍,全镇仅长赤中学一所高中。除了优秀的教学成绩外,该校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万人空巷”的“送考”场面。

“送考”起于何时?长赤中学高三年级组组长孙治豪说,大概可以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最初,只是学校组织的大巴车简单将考生送到县城。30多年过去,‘送考’几乎已成了长赤镇的一种传统,在这一天,几乎全镇百姓都会参与到这场‘万人送考’中,比任何的节庆都热闹。”

对此,颜邦辉认为这与长赤镇崇文重教的传统文化分不开。“长赤镇是巴山耕读文化的核心区之一,崇尚以耕养家、以读荣身。”在颜邦辉看来,正是这样的文化氛围,形成了长赤百姓尊重教育、重视教育的意识。

当天,校门口特地立了一封红底黄字的感谢信,但却不是学校准备的。“是政府做的,向为考生们提供随考大礼包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致谢。”颜邦辉说,学校除了准备毕业典礼暨高考壮行仪式外,其他活动几乎都是老百姓自发的,“连腰鼓队和维持秩序的志愿者都不是学校请的。”

记者留意到,在“送考”现场,还有一个驾校自发组织的加油车队,一路为考生们“护航”。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成都在线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成都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大运在线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党建在线查看更多+

政务在线查看更多+

热门专题

  • 图文组件

公益在线查看更多+

健康在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