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来源: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其中,会议提出的“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引发关注。
■ 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为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70年未做调整。而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从新中国成立初的40多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
■ 12月22日,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丁金宏接受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还不知道延期退休政策具体的落地时间,但是从我国养老金及经济整体情况看,或许不会太远。经济要重振,延迟退休政策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则认为,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延迟退休不会影响年轻人进入职场就业。
①
延迟退休终要“一锤定音”?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小步调整、弹性实施”
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指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2021年初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也明确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对此很多网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延迟退休可以让还有工作能力和欲望的老年人更好地发挥价值;但也有人认为又要多干几年活,看上去自己还是“吃亏了”。
“我今年49岁,按照原来的规定是55岁退休,说实话我这两年都开始计划退休后的生活了。如果这两年出台政策要延迟退休,那我岂不是又要多工作几年?”辽宁大连一家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杨女士说。但她同时也表示,自己确实觉得过了55岁之后还是能够工作的,“50多岁就回家了,过上脱离社会的日子好像也挺无聊。”
②
为何再提实施延迟退休?
应对人口老龄化 增加劳动人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为何此时再次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延迟退休政策能够给社会发展带来哪些效果?
“这个时间节点上再次提出来,主要是考虑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等多方面情况。”丁金宏对记者说,目前来看短期内的经济发展遭遇一些困难,但是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经济重启是必然的,社会总的劳动力需求是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的。但是由于人口老龄化,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在增加,此时调整退休年龄,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增加劳动人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丁金宏表示,逐步实行延迟退休可以增加养老金的收入。“但这并不意味着居民就吃亏了,由于退休时间靠后,居民累积的养老金多,退休后单月可以领到的养老金会更多,生活质量也更有保障。”
③
延迟退休会给年轻人就业带来压力吗?
不会影响年轻人进入职场 不会挤占年轻人就业机会
有网友曾表示,现在社会上流行“35岁焦虑”的说法,很多人认为过了35岁好的工作机会就会越来越少,更别说过了60岁还要继续工作的人了。
对此,丁金宏表示,其实职业焦虑在任何年龄阶段都会有,这和延迟退休的政策并没有太大关系。“对很多工作,尤其是脑力工作而言,别说35岁,即使过了60岁,也是当打之年,你的工作经验反而能创造更大价值。”
那延迟退休会不会给年轻人就业带来压力?郑秉文告诉记者,目前来看,我国将推行渐进式的延迟退休方式,也就是说,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来进行调整,变化也是相对缓慢的。“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延迟退休不会影响年轻人进入职场,也不会挤占年轻人的就业机会,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出现因提高退休年龄对青年就业率产生影响的案例。”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成都在线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成都在线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