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来源:
▲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机器狗“笨笨”巨型雕塑在成都科幻馆吸引众多目光 本报资料图片
8月25日午后,成都科幻馆的“科幻之眼”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来到首层大厅入口,人群络绎不绝。炎炎夏日,也没能阻挡住市民带着孩子来到郫都区菁蓉湖畔探访这座“科幻乐园”。
2023年10月,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举办。菁蓉湖畔的成都科幻馆,这座以未来感建筑风格著称的场馆,成为全球科幻迷瞩目的焦点。如今,成都科幻馆以科技体验、科学普及为主题的场馆游览也热度不减。
成都作为“中国科幻之都”不仅延伸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体验,带来显著的惠民效应,还推动了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成都科幻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
“你是中国作家鲁般吗?上一届雨果奖的提名作家!”一位来自美国的幻迷拦住中国青年科幻作家鲁般问道……这一幕发生在英国格拉斯哥,第82届世界科幻大会。
8月8日至12日,第82届世界科幻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在2024年雨果奖的最终入围名单中,多位中国科幻作家、编辑和多部科幻相关作品入围了9个重要奖项。作家王晋康《水星播种》、何夕《人生不相见》入围雨果奖“最佳长中篇小说”;《三体漫画:第一部》入围“最佳图像小说或漫画”;《流浪地球2》入围“最佳戏剧表现(长片)”;《科幻世界》副总编姚海军入围“最佳长篇作品编辑”……
论中国科幻“出海”,无法绕开《三体》。2015年8月,在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上,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英文版)获最佳长篇小说奖,刘慈欣也成为雨果奖创立半个多世纪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科幻作家。让世界幻迷看到这部中国科幻作品的幕后“推手”同样也是这个坐落在中国成都的《科幻世界》杂志社。
如今,中国科幻小说的出海,正逐渐从“单兵”转变为“集团军”。“《三体》为中国科幻打开了一条路。”《科幻世界》副总编姚海军介绍道,仅2023年,便有24篇曾发表在《科幻世界》上的中国科幻小说被包括美国知名科幻杂志《克拉克世界》、英国知名出版社火焰树等发表、出版。同时,《科幻世界》与意大利未来出版社共同推出《银河奖专辑1(中英双语版)》,译介银河奖年轻一代获奖作家的作品,向海外展示中国科幻的新兴力量。
成都探索科幻产业多元化发展
2023年,《科幻世界》参与联合出品的“现象级”电影《流浪地球2》,不仅国内口碑票房双丰收,也在海外打破多项华语片纪录,成为英国近15年来最高票房华语片。2024年,奈飞版《三体》正式上线。该剧被认为是奈飞有史以来单集投资最昂贵的项目之一。上线后,连续数周成为奈飞英语剧集播放量第一名。
可以看出,“科幻产业”这个名词的内涵,已经从传统的纸媒科幻文学拓展至科幻阅读、科幻影视、科幻游戏、科幻衍生品、科幻文旅等多个业态。在中国科幻“出海”路上,科幻的产品形态正愈发多元化。
今年4月发布的《2024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破千亿元。其中科幻影视产业营收115.9亿元、科幻游戏产业营收651.9亿元、电脑端及主机端科幻游戏营收占比显著提升。由此看出,科幻产业各个业态的融合发展趋势明显。科幻与未来产业的深度融合,有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助益。
在探索科幻产业多元化发展路径的过程中,成都如何乘势而上,持续擦亮“中国科幻之都”名片,从而强势突围?早在今年初,市文产办、市科技局、市科协牵头拟制了《成都市科幻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简称《规划》)。
《规划》聚焦构建创新支撑体系、壮大科幻产业集群、打造载体平台体系、建设科幻消费市场、塑造城市科幻品牌、培育科幻人才队伍、营造优质产业生态七大方面,拟制了24项发展要点并设置7类专栏工程明确具体建设任务;围绕“科幻+”融合产业、科幻概念未来产业、科幻科普教育三大科幻产业主要发展方向,明确了16项重点发力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提出,到2027年,“4+6”产业载体平台体系基本建成,“一中心四高地”发展体系初步实现。其中,“一中心”指的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幻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四高地”则涵盖全球科幻文化重要承载地、全球科幻IP创作运营示范地、全球科幻产业科技创新策源地、全球科幻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地四大领域。
其实,在《规划》出台之前,就在去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期间,总投资约80亿元的21个成都科幻产业项目在世界科幻大会首届产业发展峰会上集中签约,可谓是含金量十足。此次签约的项目中,既有能打造科幻电影、科幻公园、科幻沉浸式体验等成熟业态的头部公司,也有瞄准情景剧、游戏、元宇宙等新业态新赛道以及进军场景消费的新力量,甚至还布局了不少的科幻IP开发孵化项目、科幻文创基金等产业要素服务平台。
“成都作为中国科幻原创版权策源地,积淀了40多年全国最优秀的科幻作品IP,当下对成都科幻产业而言,可以说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杨国梁如是说。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成都在线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成都在线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