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来源:
▲跨维具身智能应用创新基地项目将为区域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图为产品展示图)。
5月8日—10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在成都举行。成都围绕活动借势赋能以会招商,分层分级分类开展投资促进工作,打响“投资成都”城市品牌,吸引企业到成都集聚发展。
活动期间,成都聚焦高能级企业,结合重点产业链“补空白、强弱项、国产自主”三张招引清单和“3+22”制造园区产业生态、资源禀赋,梳理出人工智能、新型显示、航空航天等领域在谈与目标企业276家,开展企业精准对接和合作洽谈。深圳跨维具身智能应用创新基地、光学级高分子新材料生产项目等一批项目落地成都。
明年正式投运
成都再添具身智能项目
具身智能引擎、高度仿人结构、率先实现具身智能技术商业落地……这是跨维(深圳)智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引以为傲的技术“标签”。活动中,跨维智能与成华区签约,跨维具身智能应用创新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成华经开区,将为区域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这家全国具身智能领域明星企业,成立于2021年6月,是一家以Sim2Real为核心,研发高通用性具身智能技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依托自研DexVerse具身智能引擎,构建了机器人自动任务理解、数字资产生成、任务仿真生成、AI 模型训练等全链条能力,形成了包含空间与具身智能传感器、基于3D大模型技术的PickWiz软件、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等产品矩阵,并率先实现了具身智能核心技术的规模化商业落地。目前,其产品已成功落地百余场景。
跨维具身智能应用创新基地项目将以西南地区为核心辐射全国具身智能业务,聚焦研发、生产、销售基于具身大脑的超级工作台、复合机器人等系列产品矩阵,预计在2026年正式投运。“成都拥有良好的产业生态和政策支持,相信此次合作将加速具身智能技术与本地制造业融合,推动‘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升级。”跨维智能创始人贾奎表示。
总投资25亿元
新材料项目将分两期建设
活动期间,还有光学级高分子新材料生产项目签约落地成都彭州经开区。据介绍,该项目采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锁江院士团队独立开发的连续本体聚合法生产技术,其核心产品光学级高分子新材料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通过分子结构与工艺优化,实现光学纯度99.99%、透光率93%的突破性性能,突破高端光学材料“卡脖子”难题,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屏、航空透明装甲、医疗器械等领域,打破市场垄断。
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将分两期建设。项目一期达产后预计年营收8亿元,二期将延伸至光学镜片、液晶导光板等高端制造领域,与园区企业形成产业链互补。该项目的全面达产,将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彭州新材料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带动彭州形成光学材料产业集群,推动彭州新型工业化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培育。
据成都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活动期间,成都签约杭州士兰微汽车半导体封装项目(二期)、广东巧特精密电子连接器及模具研发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同时,密切对接了航空工业、京东方、比亚迪、奇瑞、国药集团、上海垣信卫星等参会企业,促成一批储备项目,推动赛诺联合(武侯区)、苏州鼎纳(成都东部新区)等一批产业转移项目加快签约,为成都“三中心一基地”建设提供强劲的增量支撑。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成都在线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成都在线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