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来源:
成都如何构筑特色商业街区,回应市民对美好生活殷切向往?今日上午,全市特色商业街区打造工作会暨《成都市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指引》发布会召开,对成都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绘制了细致蓝图。
发布会现场,市商务局局长张金泉表示,力争用1年多时间,把特色商业街区打造成为体现城市社区商业新功能、塑造城市社区商业文化的新业态、新载体、新体验的消费场景,为市民创造优美舒适便利的购物休闲生活场景。到2021年全市打造特色商业街区161条,其中2020年底完成打造50条,2021年8月底完成打造111条。
记者了解到,发布的《成都市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指引》根据坚持策划先行、突出科学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场景创新;坚持有机更新、突出产业特色;坚持文化内涵、突出底蕴发掘;坚持智慧驱动、突出科技赋能;坚持政府引导、突出市场运作六大原则,首创全国特色商业街区建设“8+4”工具体系。遵循完成使用8大共性工具,结合片区规划、现有资源等因素使用4大差异工具,能释放出街区差异化的n⁴种可能,将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成为城市新空间呈现地、产业新经济承载地、人民新消费向往地和居住新家园所在地四大愿景。
据了解,8大共性工具包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筑风貌、慢行系统、交互体验、生态环境、管理体系、街区运营。其中建筑风貌方面要求美化突出建筑特点、打造建筑特色形象、植入艺术文化元素。在建筑形态多元化的基础上,明确统一建筑风格(如川西、海派等),突出自身特点。保护现有院落,延续传统,打造独具人文历史气息的特色街区。可通过绿植、装饰、艺术涂鸦、文化墙等方式对建筑墙体进行设计美化,玩转美丽颜值。同时也要结合街区主题定位和自身本底,量身定制特色标志强化街区印象,制造网红打卡点。在明确统一的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允许商家在满足店招设置基本要求和安全要求的情况下设计特色鲜明的店招。深挖街区文化特色,可考虑通过小品、公共空间、建筑外立面等多维度植入文化元素。
以人为本,街区建设还需将步行、非机动车和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街区交通主体,致力形成张弛有度、疏密结合、层级分明的街区布局。设置街头交互装置,焕发新老街道活力,增强市民的感受和体验。优化沿街生态环境、设置公共空间,如增加景观雕塑、盆栽、立面绿植等,营造清新宜人的生态环境。
根据“8+4”工具体系,成都未来将构建出活力休闲场景、艺术文化场景、风味美食场景、特色历史场景、科技智慧场景、绿色商业场景、都市工业场景等7+类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多元差异化街区场景。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成都在线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成都在线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