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如期而至,和赛龙舟、佩香囊、拴五色丝这些传统习俗不同,吃粽子总是这一节日中的重头戏—不吃粽子,算什么过端午节呢?
过去人们纠结于粽子的“甜咸之争”,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粽子的口味变得更加丰富。但实际上,粽子并不是这个节日里美食的唯一选择。在四川,一种有着上千年发展历史的小吃,也是人们欢度端午佳节的美食甄选:它就是叶儿粑。
叶儿粑
说起叶儿粑,还要数怀远地区的最为出名。怀远的叶儿粑因其色洁似乳,味道香醇可口,不沾盘、不沾筷、不沾牙,被称作“三不沾”叶儿粑,享有“怀远三绝,叶儿粑最绝”的好名声。叶儿粑用糯米面包馅,外面裹上新鲜绿色的柑橘叶子,吃的时候会有淡淡的柑橘的清香。
叶儿粑
传说,叶儿粑的发明与太平天国时期李秀成的大将陈太平有关。在躲避清兵抓捕的过程中,陈太平得到一位农民的帮助,将艾草汁水揉进糯米粉内,做成米团子,然后把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哨兵盘查,解决了没有食物可吃的燃眉之急。这种不起眼的小吃当时被称为艾馍,经过历史的洗礼,在“配方升级”之后,才有了我们现在所见的叶儿粑的形态。
叶儿粑由糯米粉、肉馅或者是豆沙馅、橘子叶做成。糯米要用当地的井水洗净,泡上两天后,再用石磨慢慢磨成粉,滤干水分,糯米粉就大功告成了。
咸叶儿粑和甜叶儿粑
制作叶儿粑选料考究,工艺精细,工序也很繁杂,仅原料配方就多达十多种。叶儿粑馅料分甜、咸两种,甜口的馅一般是是豆沙加上核桃等果仁,一般也会在表面加上红糖,从而使叶儿粑吃起来更美味。咸口的馅则是肉末加点芽菜,肉馅手工剁制,不仅能让汁水不会流失,还能保证肉质鲜美。馅料配制好后,做成大小均匀的丸子后,再一一包入糯米粉团里边。最后,还要选用最新鲜的橘子叶,才能让叶儿粑的清香更加浓郁。
一切准备好后,将叶儿粑一个个放入锅中,蒸上十五分钟,香喷喷的成品即可出炉。开锅的那一刻,也是小朋友们最兴奋的时刻了,拿着热气腾腾的叶儿粑,边吃边吹着热气。
虽然现在会做叶儿粑的人越来越少,但怀远人对于叶儿粑这种传统小吃的喜爱却并未减少半分。每逢过节,人们都会把它重新请回餐桌上,它也从一种节日美食,变为了四时皆会想念的“饭桌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