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在线二维码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运行2280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了“大脑”与“慧眼”

来源:

成都日报
2024-08-06 08:31:53

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

2280年前,时任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与其子主导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让旱涝无常的成都平原摇身一变成为今日的“天府之国”。就在7月24日,都江堰渠首迎来了近10年最大洪峰过境。通过无人机的俯视视角,鱼嘴工程处,“四六分水”的自然分流奇观再现。

古人用智慧创造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如今,水利工作者也用“智”慧赋能都江堰水利工程。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物联网系统、无人机等科技设备部署,以及数字孪生系统的加持,实现对水量水位更精准的监测与控制。

当前,正值主汛期,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如何守护成都平原河湖安澜?近日,记者走进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探寻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智”慧密码。

数字孪生系统覆盖渠首枢纽27.6平方公里

实现物理工程与数字工程同步运行

走进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迎面看到的LED大屏显示着“都江堰渠首数字孪生”,它既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孪生兄弟”,也是覆盖都江堰渠首的“智慧大脑”。

随着工作人员的鼠标点击,该套数字孪生系统逐一呈现综合概览、运行监控、工程调度三个模块内容。“在运行监控的调度预演板块,可以对预测到的洪水进行一次预演,通过输入紫坪铺水库的预估下泄流量,系统会给出各条河流在各个时段的流量数值,并根据应急调度预案与指挥中心调水计划,自动生成调度方案。”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数字孪生系统给出调度方案的基础之上,还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更好地控制闸坝与各河段的流量。

“洪水进入河道不可避免,但我们现在至少做到了心里有数。”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过去的调度需要在电脑上打开多个不同数据网页,并人工进行计算生成结果,如今在一套系统中就能实现全流程呈现,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让指挥决策也有了更加科学精准的依据。

据了解,都江堰渠首数字孪生系统以数据底板为基础,融合都江堰渠首枢纽27.6平方公里的二三维空间地理信息及倾斜摄影模型、23处水闸BIM模型、水情监测数据、工情监测数据、水资源调度业务数据、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数据等多源数据,为水资源调度提供数据支撑,也为水利专业模型提供验证数据。

“通过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对渠首枢纽运行情况的分析和优化。数字孪生集成了机器学习技术,将数据、算法和决策分析结合在一起,进行物理整合,建立虚拟映射,在问题发生之前先发现问题,监控重要枢纽在虚拟模型中的变化,诊断多维数据、处理问题与异常分析,并预测潜在风险,合理有效地对水资源进行规划,对相关运行设备进行维护。”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管监测体系

实现数据可视化

目前,都江堰渠首数字孪生系统可实现对各河段来水量精确到分钟的预判。如何实现如此精确的预判?部署在前端的监测设备为记者解答了疑问。

在柏条河监测站,记者看到一套常规缆道式量水秤部署于此,通过外观像是“鱼雷”的铅鱼挂载转子流速仪以及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该量水秤能够准确测量实时水量,同时对河道断面底部淤积动态变化进行实时测量,还可进行远程自动测量。

“量水秤是应用于测水位、测流速、计算水量的标准工具,除了日常的测量工作,在汛期,通过量水秤绘制水位流量关系图,可以为调度决策提供依据。”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都江堰灌区渠系包括干渠、支渠、斗渠、农渠等各种渠道,流量不同,测量方式难以统一,因此,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启动了都江堰灌区标准化“量水秤”体系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了15类标准化“量水秤”,并配备了8种应急“量水秤”。

如果说都江堰渠首数字孪生系统是“智慧大脑”,前端的各类监测设备则是都江堰灌区的“慧眼”。目前,都江堰灌区共建成89处AI视频识别点位,并完成81处视频监控和163处工情监测点建设,接入灌区视频监控点451处。同时,还组建起一支集测绘、巡查、宣传功能于一体的无人机队,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管监测体系。

通过前端的监测设备部署,都江堰渠首数字孪生系统已完成接入视频监控点位建设110处、水位监测点位21处、GNSS安全监测点12处、倾角仪安全监测点14处,以及51孔闸门远程改造及8孔闸门数据接入,让数据实现了可视化。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成都在线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成都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大运在线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党建在线查看更多+

政务在线查看更多+

热门专题

  • 图文组件

公益在线查看更多+

健康在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