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在线二维码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党建引领 校地共建 打造红色上学路

来源:

成都在线
2022-12-02 15:37:22

        红旗巷隶属于驷马桥街道高笋塘社区解放路一段,该巷子内由5个院落,1所学校——成都八中北校区(成都市第三十三中学校),以及茶铺、中餐馆、连锁超市便利店等个体商户组成。小小一条红旗巷既是上千居民生活的路,也是千余名未成年人“上学的路”。这条小巷既见证了红旗拖拉机厂的繁荣衰败,也串起了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红旗巷的场景营造也以此为据,以党建引领——居民参与——社会共建为打造脉络,聚焦红旗巷的前世今生,描绘这条小巷的岁岁年年。

一、坚持党建引领,回溯历史记忆

        打造计划开始前,社区党委组织队伍前往红旗巷各个院落中深入访谈,深度挖掘在地文化,回溯历史记忆,为后期红旗巷的打造奠定基础。2021年12月,高笋塘社区党史宣讲队成员通过集体访谈的方式,访问了三位红旗巷的原住民。

        据访谈了解,红旗拖拉机厂驷马桥厂区建立于1970年,当年该厂鼎盛时期近两千六百多人,生产的红旗50拖拉机,红旗巷5号院系原红旗拖拉机厂分厂的职工宿舍。1970年到1998年这近30年当年的跨度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中所有生产的产品数量和价格都由国家统一规定,企业无任何利润,后来经济体制改革,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红拖厂在2001年也光荣地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红旗巷的居民也在此时面临了下岗危机,“单位人”一下变为“社会人”,其不少老职工心理的落差巨大,尽管企业破产了近20年,但还是有不少人感到不适应。

        红旗巷承载了一代人的工作、生活和青春,随着时间推移,那些年的故事似乎只能从原住民的只言片语中去回忆找寻。党史宣讲队的访问,也是希望通过红旗巷在地文化的挖掘,巷子内微场景的营造,留住旧日时光,为时代剪影,为美好留念。

二、居民多元参与,校地合力共建

        打造开始前,社区党委广泛征求意见,聚焦红旗巷原住民的需求,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凝聚形成改造共识。同时邀请巷内居民参与,引入规划师,共同开展规划设计,多次进行会商论证,确立最终营造主题,红旗巷墙面定稿的涂鸦设计包括了:解放军进城——党建引领——工人自建房屋——生活欣欣向荣——医护奋力抗疫——红旗厂、链条厂的多重元素呈现,同时结合学校学生们青春的学习运动剪影,将这条生活路、回家路装扮得温馨又可爱,文化性和趣味性十足。

        涂绘结束后,红旗巷居民踊跃报名成为志愿者,携手社区、社会组织,一起动手,开展花卉、花篮上墙行动,向日葵、青绿萝、粉月季、小兰花……五彩缤纷、品种多样的花卉在居民的手中被精心搭配,一簇簇搭配和谐、别具风格的花束放在古朴的花篮中,挂在涂鸦好的墙面上,生机勃勃,为生活点缀出多彩的颜色。

三、厚植人文印记,托举情感共鸣

        自从红旗巷墙面更新后,红旗巷的日常生活似乎更有生机活力了,小巷涂鸦既回忆了过往岁月,展现了那些记忆里的风采风貌,让红旗巷昔日的繁华光景穿越时光,再次呈现在大家的眼中。又将如今商业繁华、欣欣向荣的高笋塘直观描绘,朝气蓬勃、青春无敌的学生与红旗巷内午后乘凉的闲适居民形成鲜明对比。一面面展现巷子不断变化和记忆的手绘墙唤起了大多数居民的情感共鸣,托举起不同年代居民的时代回忆,虽然世事变迁,但永远不变的是每一代人的梦想。

四、创新打卡点位,唤醒小巷生机

        打卡点位的设置,为红旗巷的场景营造更添几分生机活力。鲜艳的涂鸦墙上呈现了一幅巨大的“红旗50”拖拉机,这幅画面,正是大家讨论规划时特意设计的打卡点位之一,生动逼真的拖拉机画面,搭配破旧朴素的旧轮胎,裸眼3D的效果让曾经风靡一时的“红旗50”拖拉机瞬间活灵活现,居民们可以去手扶轮胎进行打卡拍照,既是对昔日岁月的怀念,也代表着我们铭记整个红旗巷的来历,不忘初心。

        红旗飘飘,不负韶华,通过红旗巷微场景的营造,不仅美化了老街区的生活环境,为城市多添一份色彩,还为老街增加了人文气息,让小巷迸发出新的生命。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成都在线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成都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大运在线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今日在线查看更多+

党建在线查看更多+

政务在线查看更多+

热门专题

  • 图文组件

公益在线查看更多+

健康在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