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来源:
一、项目背景
红牌楼街道龙爪社区于2002年成立,因原龙爪村境内有一座“龙爪堰”桥,该桥桥墩因酷似龙的爪子而得名。龙爪社区地处成都市西南面,东面到二环路西一段,西面到龙华南路,北面到置信路,南面到武侯大道双楠段,社区行政面积面积约0.68平方公里,实有管理人口17606人,党员433人。近年来,通过社区两委班子、社区居民、驻区单位的共同努力,社区获得了“文明社区”、最美社区等称号,现己初步形成了崇尚文明、邻里互助、孝德感恩的文化氛围。但社区仍然需要回应两端需求:一端社区需要居民有多元、有力的深度共建行动。另一端是居民需要可参与、可施展才华与技能的平台和机会。
二、项目内容
(一)建组织,建渠道
一是定路径分步骤。以招募、报名、登记、加入组织、赋能到开展微服务的路径,有步骤分阶段的进行自组织建设。
图为:自组织建设路径
二是依需求找准人。社区内有手工制作爱好者和唱歌爱好者,他们对社区开展的手工活动和合唱活动感兴趣且有活力,有意愿进一步参与社区发展与建设,但参与知识缺乏,参与动力也需要进一步激发,是培养深入参与社区事务的潜在力量。通过广泛招募,自愿报名,成立龙爪社区玲珑手工社和龙爪社区银龄合唱团2个自组织。
三是培育社区意识。项目通过招募活动,自组织宣讲活动以及后期的培训活动等,对其进行社区共同体意识宣传,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激发居民深入参与社区公共的积极性和动力。
(二)做培训,建团队
一是开展兴趣培训 增强兴趣粘性。活动前,召集“居民自治联盟”开展讨论会、坝坝会等,通过大家民主协商,共同讨论活动内容,活动方案,各自任务认领以及共同行动方案,为联盟各相关方参与共同行动找到参与机会和切实发挥其功能的方式。
二是组织建设培训 增强团队能力。项目开展自组织知识培训,民主协商能力提升活动,既增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认识和参与公共事务的知识,也增强居民对组织的认知和归属。
(三)微服务,提能力
一是发挥优势,服务社区。结合居民自身优势,挖掘其潜能,组织玲珑手工社成员借助社区开展各类庆祝活动之契机,为活动提供场景布置手工服务;组织合唱团参加红牌楼街道开展的“红牌楼街道2024文化四季风 欢歌庆秋”暨国庆75周年群众优秀文艺团队展演活动,进行节目表演服务。
三、项目成效
(一)多元人群加入 壮大参与力量
项目撬动社区全职妈妈、刚退休的低龄老人不同年龄层的居民,他们有的是党员,有的曾经是某一职业专业人员、行业精英;他们文化程度不同,从初中到大学本科。2支自组织共撬动近50人的居民加入,为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人力基础,进一步积累了社区资本。
案例故事:“魔法气球花”一位全职妈妈的“魔法”成长
肖力萍是龙采苑小区的一位全职妈妈,孩子上初中,对手工制作兴趣浓厚。喜欢参加社区开展的活动,想利用闲暇时间多做一些公益活动,但不知道可以做什么。得知社区招募玲珑手工社成员,便积极主动报名,成为玲珑手工社的一员。通过“魔法气球花”培训活动,肖力萍成为手工社的主要成员,在后期培训活动,热情帮助新加入成员学习新手工,主动参加手工社开展的龙爪社区玲珑手工社”六一”微服务活动、龙爪社区玲珑手工社“银龄音乐会”微服务活动、龙爪社区玲珑手工社”颂军魂”微服务活动。“我平时喜欢做一些小手工,参加自组织后,我学会做很多造型的气球花。更让我有成就感是,通过手工制作,参与到社区的公益服务队伍,让我的手工不再是一个打发时间的“玩意”,而已有意义和价值的爱好。
图为:积极参加学习活动
图为:教新人制作气球花
(二)增强社区归属 促进社区参与
项目开展3次自组织知识和兴趣类培训活动,开展2次民主协商能力提升活动。让自组织成员意识到做为社区的一员,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对居民的意义,增强其社区共同体意识。调动起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积极性。社区开展3次微服务行动,服务社区200余人次。一方面提升了自组织成员服务能力,促进其参与社区共同行动。另一方面从服务价值激起其自豪感和成就感,促使其形成对社区的认同和归属。
(三)提升参与能力 促进持续发展
玲珑手工社和银龄合唱团的成立,以组织的方式搭建起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平台,为关心社区建设的社区居民畅通了持续的参与渠道,为促进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图为:玲珑手工社微服务成果
图为:银龄合唱团表演
四、经验启示
(一)聚焦优势,形成互补,激发参与动力
一端社区有场地有自愿,另一端居民有人力有技能,项目利用双方优点,结合各自需求,挖掘多方潜能,形成资源整合,能力互补。调动起居民的参与热情,培育社区意识与社区责任,发挥居民的能动性,共建美好社区,共享发展成果。
(二)孵化组织有步骤,每步皆有任务
居民参与社区是一个意识逐渐转变的过程,一个能力逐步提升的过程,因此组织的孵化与形成,需要居民的意识和能力的同步协调发展,因此每一步有培育任务,进行意识的唤醒和能力的提升,与组织建设同步,才能建成有凝聚力和活力的组织。
(三)过程陪伴,全程赋能
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不能只有热情,还需要居民有力量和有能力。从人员招募到服务提供,项目对居民进行培训外,还通过协助开展微服务,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协助任务的完成,在过程中陪伴成长。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成都在线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成都在线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