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来源:
为进一步加强医务社工队伍建设,基于医社共建实践,从社区治理和医务社工深度融合的视角,建立医养结合的新型慢病管理与防治体系,为医院患者带来高质量的医务社工服务为主题,由成都市新都区红十字会主办,成都市新都区金东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的“医社共建本土模式发展”能力提升培训会于2025年3月7日下午在金东社工办公室开展。
培训伊始,543社工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工作硕士费莲讲师首先欢迎了新都区5家公立医院医务社工的到来,她表示红十字医务社工在院驻点期间发挥自身的专业价值,为成都市医务社工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已经成为医疗体系不可或缺的力量。
接着,讲师费莲以医院-社区-居民理念为框架,讲述“医社共建模式”将健康社会工作的重点立足于社区,有利于促进公众参与医疗健康相关的公共服务与对弱势群体的照护,而公众参与的增加又会进一步促进社会信任的增长。立足社区,以医务社工为主体,培育和建立疾痛舒缓组织、患者增能赋权组织、健康管理组织,搭建慢性病疾痛舒缓、患者增能赋权和健康管理平台,针对复杂和重症慢性病患者制定个体化、整合性的服务方案,能够帮助复杂慢性病患者舒缓身心痛苦、经济困难和看病就医难等问题。并以自身实践经验讲述如何充分发挥医院与属地政府、社区居民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更深入细致地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和期望,及时调整和优化服务内容及形式,向社区居民提供更精准的健康服务,形成三级医院与社区联动开展社会工作的长效机制,推动强基层、卫生工作战略前移和下沉,为实现全民健康共同努力。
同时,也对医务社工能力予以了更深切的期望,医务社会工作者一方面要立足社区,系统、全面了解基层的声音和叙事,扎根服务一线;另一方面要努力推动制度政策优化和社会改变。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就在于承担起纽带作用,整合服务资源,推动服务方式的创新,从而缓解病患痛苦、促成问题解决和推动医务生态环境改变。
医务社工作为连接医疗与社会的重要桥梁,其作用不可忽视。本次医务社工能力提升培训着重探讨医社共建本土模式发展,引导医务社工们了解医社跨学科团队建设,学会资源整合,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本次培训活动,我们也期望医务社工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和社会。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成都在线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成都在线的观点和立场。